學校德育工作動員會致辭
今天的推進會,主要目的是深入貫徹A總書記來X來安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總結德育工作經驗,對五育并舉、德育為先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推動全市中小。
學校德育工作動員會致辭
今天的推進會,主要目的是深入貫徹A總書記來X來安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總結德育工作經驗,對五育并舉、德育為先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推動全市中小學德育工作開創(chuàng)新局面。上午,通過實地參觀,大家對X縣的經驗做法有了直觀感受。剛才,X作了熱情洋溢的致辭,相關單位作了精彩的分享和發(fā)言,X分別安排了全市德育教育和家校共育工作,我都同意。特別是X的講話,一方面對我們的工作予以肯定,進行了專業(yè)的點評指導,勉勵我們做教育的有心人;另一方面為我們做好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并強調了幾項具體工作,請大家深刻領會,抓好落實。
德育工作是市委、市政府今年確定的重點工作,也是特色工作,年初已作了安排部署。今年4月21日,A總書記來X考察,共看了五個點,其中就有X縣X鎮(zhèn)中心小學,并作了關于教育的重要指示。在本次會議籌備過程中,我們認真學習領會A總書記來X來安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并把相關指示精神吸納到我市的政策文件中,分別于7月1日、2日出臺了《X市中小學(幼兒園)德育工作實施方案》《關于深化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另外,將以市委辦、市政府辦名義印發(fā)《關于深入學習貫徹A總書記來X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十項措施》,目前文件正按程序送審,將于近期印發(fā)。這三個文件是一個體系,對五育并舉、德育為先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雖然高考、中考在即,但我們決定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召開本次會議,因為這項工作刻不容緩,要立即啟動。下面,圍繞德育工作我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深化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相繼出臺了關于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的綱領性文件,這些文件貫穿始終的就是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立德樹人要堅持德育為先。A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深刻闡釋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yè),必須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這就要求我們把下一代教育好,培養(yǎng)好,從學校抓起,從娃娃抓起。要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課非常必要,是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睂Υ?,我們要深刻領會,站在國家和民族的高度認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要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理解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從宏觀層面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北宋司馬光有句名言“德者,才之帥也”。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德性成長是人全面發(fā)展的根本保障,德育是立德樹人的首要任務。從中觀層面看,德育是提升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教育的使命,既要傳播知識,更要塑造靈魂。如果教育重才智而輕德育,培養(yǎng)的學生可能成為有知識、有技能,卻沒有精神追求、無德無行的“物質人”。這樣的學生,將來無法引領社會風尚,難以擔當時代重任。從微觀層面看,德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內在需要。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如果一個人所接受的德育跟不上智育,不能用正確的價值觀來引導知識的運用,輕則限制個人發(fā)展,重則人生偏航甚至墜入犯罪深淵,更有甚者對社會造成重大危害。
二、緊扣重點工作關鍵環(huán)節(jié),努力開創(chuàng)德育新局面
中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行為習慣、塑造人格的關鍵時期。緊密結合中小學生認知發(fā)展階段,采取與之匹配的方式開展德育教育,是取得良好德育成效的關鍵所在。
(一)做到三個聚焦
一要聚焦全科滲透、全程德育。要按照《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要求,發(fā)揮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建成全市德育教育資源平臺,打造一批市級中小學幼兒園德育精品課。要充分挖掘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中的德育因素,提升各學科教學的德育陣地意識,將德育內容有機融入到各門課程教學中,實現德育課程化、課程德育化。要把德育工作貫穿于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和教學服務活動的全過程,創(chuàng)造濃厚德育氛圍。
二要聚焦校園環(huán)境、德育基地建設。校園和德育基地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要關注細節(jié),利用校園的空間和設施,積極建設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發(fā)揮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建設和利用好青少年宮、圖書館、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社會德育資源,廣泛開展參觀、體驗、勞動、軍訓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教育活動、研學旅行活動、社會公益活動和孝親敬老等志愿服務,促進學生了解社會,培養(yǎng)動手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