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稿:努力當好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科學謀劃了圍繞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發(fā)出了新時代新征程上。
講稿:努力當好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科學謀劃了圍繞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發(fā)出了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推進改革關鍵在黨、關鍵在人的政治高度,深刻指出領導干部要“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干家”。全會《決定》鮮明提出,要“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進一步明確了新征程選人用人的時代要求。我省是改革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全省廣大干部要切實學習好貫徹好全會精神,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堅定扛起抓改革、促發(fā)展的重大政治任務,爭做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為譜寫中國式現(xiàn)代化x新篇章注入強勁動力。
一、聚焦“政治過硬”,以篤定之志謀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我們黨對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首先要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堅定不堅定。新一輪改革蹚的是深水區(qū)最深處、啃的是硬骨頭最硬處,對干部政治素質(zhì)考驗更大、要求更高,領導干部在政治上必須始終絕對靠得住、過得硬。
一要把對黨忠誠充分展現(xiàn)出來。政治過硬,核心在“忠誠”二字。忠誠既要真正發(fā)乎于心,從靈魂深處做到真心真意、絕對純粹;又要自覺踐之于行,旗幟鮮明地亮出來,表里如一地做出來,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知行合一。要體現(xiàn)到政治方向上緊緊跟隨核心,時刻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對表對標,始終保持同黨中央在改革取向上的高度一致性。要體現(xiàn)到思想情感上衷心愛戴核心,緊密聯(lián)系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成就,深刻感悟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的雄才偉略、“我將無我”的崇高風范、篤定不移的改革精神,始終發(fā)自肺腑、真心誠意地高度認同。要體現(xiàn)到實踐行動上處處擁護核心,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作為政治要件牢牢抓在手上,以排除萬難的勇氣和定力抓落實、抓見效。
二要把真理力量全面轉(zhuǎn)化出來。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chuàng)造性提出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為豐富、最為生動、最富創(chuàng)意的組成部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把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理論創(chuàng)新的最新成果學好用好,把真理的偉力轉(zhuǎn)化為推動改革發(fā)展的磅礴力量。要與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特別是《決定》統(tǒng)一起來,學懂每項重大改革背后的戰(zhàn)略考量,真正把黨中央的改革意圖想清楚、想明白。要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貫通起來,深刻領悟“兩高地、兩基地、一屏障”和“我國發(fā)展的戰(zhàn)略腹地”的戰(zhàn)略定位,研究提出符合中央精神、體現(xiàn)x特色、切合本地實際的牽引性改革舉措。要與貫徹落實黨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決策部署結(jié)合起來,把準“六個堅持”的重大原則,學好用好改革方法論,以改革為動力統(tǒng)籌做好各項重點工作,更好助推新時代新征程x現(xiàn)代化建設。
三要把政治能力錘煉提升起來。講政治,既要有鮮明的政治態(tài)度,更要有堅強的政治能力。全會《決定》提出14個方面369項改革任務,涉及領域廣、觸及利益深、復雜程度高,駕馭復雜局面、推進改革落實,對領導干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須錘煉提升與改革重任相適應的政治能力。要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堅持一切改革從政治上看、從政治上抓,把是否符合黨的長期執(zhí)政要求、是否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判斷標尺,確保在推進改革上始終頭腦清醒、方向正確。要提高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深刻認識矛盾問題、風險隱患伴隨改革始終,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科學研判、妥善處理各種重大關系,有效防范化解改革風險,確保改革順利推進、高效落實。
二、聚焦“敢于擔當”,以攻堅之力善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敢于擔當作為,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從政本分”。改革推進到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擔當,迫切需要廣大干部擔苦、擔難、擔重、擔險,以擔當斗爭的鐵肩膀,挑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千鈞擔。
一是擔當是一種責任,擔當重在擔責。改革的各項任務,最終要落到每個崗位、每名干部身上,必須以正確的崗位觀抓好改革。崗位是黨和人民給的,是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而設立的。改革任務確定后,決不能按部就班發(fā)發(fā)文件、當“二傳手”,必須積極主動研究問題,結(jié)合實際細化落實舉措,把改革部署具體而實在地貫徹下去。崗位是因公而設的,必須事事出以公心。改革是一場大考,越是大考越考驗黨性、考驗擔當,只有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yè)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才能做到公正無私、擔當無畏。崗位是用來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必須創(chuàng)造崗位應有的價值。改革新征程上獎優(yōu)罰劣、優(yōu)進絀退,全會《決定》提出要“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常態(tài)化”,一切崗位都不是能上不能下的“保險箱”,決不能做不擔當、不扛事的“耍哥”,以正確的崗位觀挺膺擔當,不負黨和人民重托。
二是擔當是一種境界,擔當大于履職。分內(nèi)之責和擔當之責是有區(qū)別的,擔當之責境界更高、責任更重。要有與己相關的態(tài)度。樹立改革的大局觀,既要置身大局、置責其中,事事與自己關聯(lián)起來,目之所及就是責任所在,從事關全局的改革事項中找定位、找任務;又要站位全局、服務全局,局部改革服從服務于改革大局,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要有主動擔當?shù)囊庾R。重大改革往往交織疊加、錯綜復雜的,不能靠單打獨斗,工作各有分工,但“分工”不是“分責”,要防止和克服本位主義,敢于攬責于身,相互搭臺配合,共同做好交叉地帶、銜接部位的工作,增強改革的整體性、協(xié)同性。要有放心不下的惦記。放心不下,既是工作狀態(tài),更是精神境界,黨的干部就是要吃苦吃重,重大改革任務領導干部既要掛帥、又要出征,既要沖鋒、也要督戰(zhàn),對工作從頭到尾盯住抓、抓到底,確保改革推進不掉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