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局規(guī)劃建設科科長在全市掛職干部代表座談會上的交流發(fā)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我是市交通局規(guī)劃建設科科長***,曾于2022年3月至2024年12月掛職任**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今天。
市交通局規(guī)劃建設科科長在全市掛職干部代表座談會上的交流發(fā)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我是市交通局規(guī)劃建設科科長***,曾于2022年3月至2024年12月掛職任**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今天,站在這個充滿溫度的會場,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掛職期間無數(shù)個披星戴月的清晨、燈火通明的夜晚,以及彝族老鄉(xiāng)握著我的手說“這條路通了,娃娃讀書不用翻三座山”時的熱淚滾燙。今天,我與大家分享一名交通掛職干部的成長與感悟。
一、掛職是淬火成鋼的熔爐,在“摔打”中鍛造交通人的“鐵肩膀”
“掛職不是鍍金,是帶著‘鋼印’的使命。”初到**縣,我主動申請分管農(nóng)村公路建設。第一次下鄉(xiāng),越野車在坑洼的泥石路上顛簸3小時,隨行的老支書突然說:“張科,你看那片玉米地——去年秋收,王老漢家的豬摔下懸崖,300斤的肥豬,就這么沒了。”這句話像重錘敲在心上。我?guī)е剖彝居?2天走遍全縣17個鄉(xiāng)鎮(zhèn)、98個行政村,手繪了一張“斷頭路分布圖”,標注著23處“生命險段”、11個“出行孤島”。在推進“通組路戶戶通”工程時,我遭遇了掛職生涯的第一次“硬仗”。**村村民因土地補償問題阻撓施工,70歲的李大爺攔在挖機前:“占了我的茶園,你們賠得起嗎?”我在他家院壩坐了三個晚上,算清“茶葉損失賬”和“公路增收賬”:“大爺,路通了,您的茶青能直接賣到鎮(zhèn)上,每斤多賺5塊錢,一年就是3000塊。”最終,李大爺不僅主動讓地,還帶著全家當起了義務監(jiān)督員。掛職期間,我們啃下了128公里“硬骨頭”,讓全縣99.6%的自然村通上了水泥路,群眾自發(fā)立起的“民心碑”上,刻著那句最樸素的認可:“共產(chǎn)黨的干部,真修路!”掛職教會我:交通人的肩膀,要能扛炸藥包,也要能接熱炕頭。我們創(chuàng)新“村民議事會+鄉(xiāng)賢監(jiān)事會”模式,讓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建設者”;推行“技術干部包片、施工隊長蹲點”責任制,把辦公室搬到工地,把圖紙畫在田埂。這些泥土里摸出來的經(jīng)驗,后來被寫入《全市“四好農(nóng)村路”建設導則》,成為全市交通系統(tǒng)的“掛職財富”。
二、掛職是破題開路的考場,在“解題”中厚植交通人的“為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