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部長言論匯編(14篇) 踔厲奮發(fā)立潮頭答好新時代“人才考卷”根植鄉(xiāng)土吐芳華厚植“人民至上”情懷建強科技創(chuàng)新“主力軍”立好人才評價“新標尺”善聽“逆耳言”守護心中的。
組織部長言論匯編
(14篇)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9月30日,我們迎來第八個“烈士紀念日”?;赝^往的奮斗路,無數革命英烈滿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豪情信心,義無反顧、前赴后繼,譜寫了一曲曲激蕩人心、催人奮進的壯麗詩篇。常思來路多艱辛,今朝砥礪自奮蹄。眺望前方的奮進路,風勁揚帆正當時,廣大年輕干部當汲取榜樣力量,以踔厲風發(fā)的先行姿態(tài),劈波斬浪、奮楫前行,努力在新時代浪潮中勇立潮頭。
堅守如磐信仰,務求“立”得正。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革命英雄的形象之所以高大,是因為他們信仰堅定、矢志不渝。從“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李大釗,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再到“把生命都交給黨”的方志敏……這些閃亮的名字,映照著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彰顯著共產黨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熾熱信仰。如今,戰(zhàn)火和硝煙雖已遠去,但奮斗的腳步永不停歇,新的趕考之路依然需要信仰旗幟的引領。年輕干部應將堅定理想信念作為終身“必修課”,深挖百年黨史“富礦”,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自己,在學思踐悟中銘記光榮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爭當對黨忠誠的“模范生”。
淬煉如鐵身軀,務求“立”得穩(wěn)。鐵骨錚錚,浩氣綿綿?;厥缀`路藍縷的崢嶸歲月,無數革命先烈化肉身為鐵骨,頂天立地,履險蹈危,挺起了中華民族堅貞勇毅、自強不息的硬脊梁。而今,新時代的接力棒已經傳到年輕干部手中,使命光榮、任務艱巨。應以“惟日孜孜,無敢逸豫”的態(tài)度,堅持在干中學、學中干,多去“拜師學藝”,淬煉過硬的專精本領。學會把磨難當磨礪,主動請纓到基層“大熔爐”里接受歷練、經受考驗,特別是到重大項目、涉穩(wěn)涉訪、基層治理、鄉(xiāng)村振興等急難險重一線,真刀真槍地“淬淬火”,真正鑄就一身“嚇不倒、壓不垮、折不彎”的“鋼筋鐵骨”,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涵養(yǎng)如水品性,務求“立”得久。“戰(zhàn)斗英雄”張富清深藏功名六十多年,始終保持老紅軍的政治本色,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16歲投身革命的郭瑞祥離休后生活簡樸,彰顯出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高尚品格。面對各種考驗,年輕干部想要行穩(wěn)致遠,關鍵是在于不斷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和自我塑造。應正確對待“得”與“失”。順利時,保持“已到凌云仍虛心”的態(tài)度,不飄飄然忘乎所以。受挫時,坦然接受,視逆境為熔爐,學會坐冷板凳。正確看待“快”與“慢”。戒驕戒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在默默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正確認識“大”與“小”。牢固樹立集體意識,不貪功、不諉過,不圖名、不圖利,始終做到如水一般悠然淡泊、澄澈透明。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千秋基業(yè)人才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國家發(fā)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yǎng),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yōu)勢?!边~進“十四五”、逐夢新征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亟需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良方,答好新時代“人才考卷”。
視野更開闊,識才尊賢擇優(yōu)“引”。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優(yōu)勢是首要優(yōu)勢。無論是應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還是培育經濟發(fā)展新優(yōu)勢,都需要強大的人才資源作支撐。因而,懂得辨才識才尤為重要。當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既需要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從事科學研究的專家教授,也需要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從事一線勞動的能工巧匠。應牢固樹立“既看帽子,又看里子”的觀念,做到看人才不止看頭銜、資歷和學歷,更要看品德、能力和業(yè)績。注重解放思想、放眼長遠,充分尊重人才的差異性和多樣性,不用一把尺子、一個模子去衡量人才,不用求全責備、以偏概全去對待人才,讓更多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不斷涌現。
服務更周到,愛才若渴用心“留”。人才不能“一引了之”,而應堅持系統工程的思維,把引才與留才、引才與用才結合起來,讓人才不但引得進,更要留得住、愿意留。始終牢樹“人才為本、人才優(yōu)先”的理念,摒棄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心態(tài),與人才真誠溝通、真心交友,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優(yōu)化人才服務環(huán)境、當好人才“店小二”,在為人才提供子女入學、購房租房、配偶就業(yè)、醫(yī)療保健等一系列貼心服務的同時,繼續(xù)加大生產研發(fā)、融資貸款、人力資源、雙創(chuàng)載體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為其營造優(yōu)良的科研環(huán)境、舒適的人居環(huán)境、融洽的人際環(huán)境,提供展現才華、成就事業(yè)的夢想“溫床”。
境界更高遠,唯才是舉放手“用”。無論是發(fā)現人才、引進人才還是培養(yǎng)人才,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引進來、留下來的人才,不能當“花瓶”、做“擺設”,關鍵要用好、用活。應突出實用實效,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建立“留人不栓人”的用人新機制,堅決克服“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落后觀念和“論資排輩、封閉循環(huán)”的體制障礙。按照分門別類、突出重點、統籌協調的原則,既發(fā)揮“科技大咖”等高層次人才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關鍵性引領作用,又發(fā)揮“土專家”、“田秀才”等實用性人才的基礎性支撐作用,真正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榆林考察時指出,“讓鄉(xiāng)親們過好光景,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初心使命,共產黨就要把這件事情干好,不斷交上好答卷?!蹦贻p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生力軍,應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自覺投身鄉(xiāng)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之中,讓青春在為民奉獻中吐露芳華。
以民心為己心,當好最忠實的“聽眾”。“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績。應站穩(wěn)人民立場,樹牢“一切工作為了群眾”理念,堅持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考慮”,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以真心換取群眾支持、以真情贏得群眾信任。“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比罕姷男穆暿瞧渥陨硇枨蟮谋磉_,也是社情民意的來源。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多深入田間地頭,多走進村落庭院,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面對面促膝交淡,心貼心噓寒問暖,聽取群眾“掏心窩子的話”,真正做到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
以民盼為己盼,探尋最靠實的“良策”。“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毙聲r代開啟新征程,新征程呼喚新作為。應點燃干事熱情、創(chuàng)業(yè)激情,緊抓新機遇謀劃新思路,聚焦新需求繪制新藍圖,以風風火火的干勁,開創(chuàng)紅紅火火的事業(yè)。主動到基層、下一線,擼起袖子、甩開膀子,雷厲風行、敢闖敢試,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祛除發(fā)展痼疾,破解“三農”難題。善于搭臺子、趟路子、想法子,因地制宜、因業(yè)施策,敢破條條框框、敢跨溝溝坎坎,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聽真話、察真情,真干事、干真事,展現新風格、呈現新特色、顯現新氣派,積極培育農業(yè)農村發(fā)展新動能,不斷開創(chuàng)農業(yè)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以民事為己事,交出最優(yōu)異的“答卷”。“天地之間有稈稱,那稱鉈是老百姓?!睘槊裨旄PЧ鯓樱P鍵要在一線檢驗、讓群眾來評判。年輕干部有學歷、缺閱歷,有活力、缺定力,有干勁、缺韌勁,需要在石上磨、事上練。農村基層、邊遠地區(qū),正是年輕干部歷練本領、磨練心智的“大熔爐”、“大舞臺”。應平心靜氣、戒驕戒躁,始終保持“歸零”心態(tài)、“趕考”狀態(tài)、奮斗姿態(tài),甘做基層歷經風霜而亭亭屹立的“青松”,與群眾有鹽同咸、無鹽同淡。既關注“大戰(zhàn)略”,更著眼“小落點”,多出一些惠民利民的實招硬招,堅決摒棄虛與委蛇的花招虛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發(fā)出號召,“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xù)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毙闹杏腥嗣瘛⒏墒聻槿嗣?,才能底氣十足、步履鏗鏘。新時代年輕干部應站穩(wěn)“人民至上”的堅定立場、厚植“人民至上”的高尚情懷,進好“百家門”、讀好“無字書”、辦好“心頭事”,做到想民之所想、憂民之所憂、急民之所急。
常叩群眾家門,敞開心扉“交朋友”。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時代楷模黃文秀學成后毅然回到家鄉(xiāng),主動要求到脫貧攻堅一線,翻山越嶺、走村串戶,為村民脫貧致富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她的追夢故事感動了無數人。年輕干部應以黃文秀為榜樣,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練好“鐵腳板”,經常深入到田間地頭,了解民情、體察民意、傾聽民愿。堅持以誠相待、坦誠相見,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聽一聽群眾“掏心窩的話”,扎扎實實做好群眾的“知心朋友”。以事無巨細、悉究本末的態(tài)度,認真了解、詳細掌握群眾的生產生活現狀,用真誠叩開群眾的“家門”、走進群眾的“心門”。
常拜群眾為師,尋策問道“提本領”。基層是“試金石”、“磨刀石”,也是“鋪路石”。只有扎根基層沃土,才能夠切實了解基層艱辛、百姓疾苦,才能夠進一步積累經驗、增長才干。為學莫重于尊師。年輕干部應大力弘揚密切聯系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把學習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搬進庭院炕頭,用“蹲下身來”的心態(tài)和姿態(tài),誠心誠意地拜群眾為師,推心置腹地和群眾交換意見,做到虛心納諫、真心求教、用心思考,努力獲取接地氣的“良方子”、淘到冒熱氣的“金點子”,進一步積累經驗、砥礪品質、增長才干,從而不斷地充實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
常問群眾冷暖,紓難解困“增福祉”。民生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長征路上的“半條被子”、福鼎村里的“一塊銀元”,無不生動詮釋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年輕干部應發(fā)揚求真務實的精神,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變“被動等待”為“主動出擊”,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轉化為“任務清單”,做到不敷衍塞責、不推諉扯皮。堅持善作善成、久久為功,以坐不住的責任感和等不得的緊迫感,一件件抓推進,一樁樁抓落地,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真正讓群眾看得到變化、見得到成效、摸得著幸福。
近日,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chuàng)新團隊。人才是科技創(chuàng)新最關鍵、最核心的要素。掌握創(chuàng)新發(fā)展主動權,關鍵要在高水平創(chuàng)新人才隊伍建設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激發(f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熱情,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夯實根基。
國以才立、業(yè)以才興。近年來,神舟十二號航天員駐留“天宮”90天,“天問一號”搭載“祝融號”火星車著陸火星,北斗導航全球組網,“奮斗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一項項不斷涌現的最新科技成果,是無數科技人才辛勤汗水的結晶。他們勇擔使命、敢打必勝,激揚起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志氣和骨氣,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攻克了一系列世界性難題。這些傲人成就,也為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增添了巨大的信心和底氣。
科技強國,任重道遠。國之重器不立足于自身,就容易動搖發(fā)展根基。當前,我國在一些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上依然受制于人、底氣不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核心技術人才?!瓣P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如何突破人才“瓶頸”,留住現有人才、吸引高端人才、培養(yǎng)急需緊缺人才,實現高科技創(chuàng)新由跟跑向并跑、領跑轉變,是當前面臨的重大現實課題。
創(chuàng)新之道,唯在得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目標,必須主動求變識變應變,把人才資源作為技術突圍的核心要素,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切實解決人才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環(huán)境制約瓶頸,為科技人才減負松綁,保證潛心鉆研的外部條件,激活勇闖“無人區(qū)”的內生動力。應賦予高校、企業(yè)、科研機構等更多自主權,引導其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聚好育好用好關鍵領域、關鍵環(huán)節(jié)、關鍵技術相關人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zhàn)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與時間賽跑,下大力氣攻關。
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應完善關心關愛人才的長效機制,虛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反映和訴求,全力以赴解決住房、就醫(yī)、子女教育等方面問題,營造優(yōu)質的工作生活“舒適圈”。優(yōu)化價值導向,積極弘揚大膽探索、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營造想創(chuàng)新、謀創(chuàng)新、善創(chuàng)新的濃厚氛圍,以高水平、開放性、國際化的人才服務,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讓更多優(yōu)秀人才競相奔騰,讓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活力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