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應如何與家長溝通 一、相互尊重與信任。家長與教師一樣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都肩負著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師與家長加強聯(lián)系,目的是共同的。家長與教師之間不存在身價、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師。
班主任應如何與家長溝通
一、相互尊重與信任。家長與教師一樣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都肩負著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師與家長加強聯(lián)系,目的是共同的。家長與教師之間不存在身價、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師與家長若能夠相互信任,相互激勵,則會出現(xiàn)友好、愉悅和互相合作的氣氛。所以教師要以真誠與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家長,取得他們的信任。由于媒體對教育的一些反面宣傳,有些家長對老師有一些過激的偏見,因而當學生有錯,一旦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時,家長會認為老師會把學生的錯誤輕易轉嫁給了家長,推卸應有的教育責任。家長來到學校,班主任不要拿孩子的錯誤當面訓斥家長,對家長溫文爾雅,有禮有節(jié),不卑不亢,以商量談心的口吻或方式來交流教育孩子的得失,班主任對家長心中存有的對老師,學校工作的意見,要懷“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tài)度,這樣,家長才會與老師同心教育學生。
二、先談優(yōu)點再談缺點。班主任主動與家長聯(lián)系,家長就會感到緊張,是不是孩子在學校出了什么問題,這似乎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形成這種怪現(xiàn)象的原因是因為好多時候班主任總是與家長交談時喜歡反映學生的缺點和存在的問題,這種報憂不報喜的做法導致了一些家長不愿意主動與班主任接觸,有些家長會因為自己在老師面前丟了面子,回家遷怒于孩子。后果是家長越來越怕與班主任接觸,學生也越來越討厭班主任找家長,這樣的交流是有害的。
當家長聽到孩子的優(yōu)點時,往往會消除與老師的隔閡,打開話匣子,回愿意更多地與班主任交談。班主任也就能更多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并且適時地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樣家長也就能更理性地接受老師反映的問題,也會更有信心幫助孩子改正缺點。
三、因人而異、巧妙對待。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修養(yǎng)不同,那么各個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天壤之別,有的家長期盼老師的電話,有的家長不屑一顧,甚至有時會遇到一些粗魯?shù)募议L,這就要我們接待不同類型的家長時須講究溝通的藝術。